▲由於氣候異常導致開花減少及病蟲害增加,今年我國產蜂蜜產量僅達去年的2成,是50年來最低紀錄。(Sergei Grits/美聯社)(圖/翻攝自華盛頓郵報)

每年三到五月是我國蜂蜜的產季,今年度的蜂蜜也即將在 7 月底上市。不過台灣養蜂協會透露,繼去年蜂蜜產量下滑後,今年再度創下新低,由於暖冬影響開花,加上病蟲害影響,蜂蜜產量僅有去年的 2 成,可以說是「 50 年來最慘」。

台灣養蜂協會秘書長潘建銘接受《NOWnews》記者訪問時表示,台灣產蜂蜜以龍眼蜜及荔枝蜜為大宗,從 3 月到 5 月陸續進入產季,往年約有 1 萬到 1.1 萬噸的產量,但今年產量卻僅有去年的 2 成,約 2800 噸,打破 50 年來最低紀錄。

追究產量降低原因,潘建銘表示,氣候變遷是主要原因,由於去年冬季乾燥、缺乏降雨,導致龍眼樹及荔枝樹花況不好,影響花粉採收量;另外一個原因則是病蟲害。潘建銘表示,今年由於「荔枝椿象」特別活耀,使得荔枝農不得不噴灑藥劑驅蟲,但是也因此導致蜜蜂農藥中毒而大量死亡,即使今年 3 月起花開了,也沒有足夠的蜜蜂採蜜,他形容到了採蜜時節,只見樹上密密麻麻都是「荔枝椿象」,地上則都是大量的蜜蜂屍體,實在是怵目驚心。

由於花況不佳及蜜蜂數量銳減,也連帶影響了今年的蜂蜜價格。潘建銘指出,以去年養蜂協會評鑑「特等」的蜂蜜來說,一瓶 700 公克的蜂蜜約 900 元左右,今年同樣一瓶則預估約 1000 元左右,漲幅約 1 - 2成。

但是即使價格較去年略有成長,蜂農仍然是虧錢。潘建銘說,今年由於減產、蜂蜜歉收,蜂農忙了一整年可能最後僅能採收 3 到 5 桶蜂蜜,根本賣不了幾十萬,但光是蜜蜂採花前的照顧人力及移動蜂箱的成本、幾個月的準備、交通費用,收支根本無法打平。他透露,很多蜂農甚至連8、9月小孩開學註冊的錢都拿不出來,只好想辦法靠採花粉跟蜂王乳來賺取額外收入,根本不敢再調漲蜂蜜價格,就怕嚇跑消費者。

 潘建銘說,台灣除本土產蜂蜜外,也會向泰國及越南進口蜂蜜,每年從泰國約進口 3500 到 3800 噸、越南 1000 到 1300噸,合計一年進口蜂蜜就高達 5000 噸,加上這幾年我國蜂蜜產量不佳,多少也影響國內蜂農生計。他說,現在養蜂協會僅能靠推出「國產蜂蜜認證」,協助蜂農篩選高品質的蜂蜜來區隔市場,幸好認證標商推出 10 多年,近年來也漸漸受到消費者喜好。 

不過潘建銘也說,近年來氣候異常情況一年比一年嚴重,異常氣候不僅影響農作物開花,還會造成病蟲害增加,嚴重影響蜂蜜產能,往後蜂蜜價格是否還會持續走高仍要持續觀察,若異常氣候成常態化,對於價格及產量就不太樂觀。



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4%BB%8A%E5%B9%B4%E5%9C%8B%E7%94%A2%E8%9C%82%E8%9C%9C%E7%94%A2%E9%87%8F%E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ssanb778bs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